JN江南官网中国有限公司新加坡发布最严限糖令孩子吃糖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大

  行业动态     |      2024-01-24 05:49

  JN江南新加坡对“糖”的监管新规不断升级,让大家逐渐意识到糖的危害。但其实,糖量摄入过多,尤其对孩子而言,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龋齿、肥胖那么简单。家长要明确知道糖的危害、识别隐藏糖、引导孩子培养正确吃糖的习惯,这些都责无旁贷。

  厂商必须根据含糖量和饱和脂肪含量,在包装上印刷ABCD四个等级的营养标签,供消费者参考。

  新加坡卫生部曾在一项公众咨询中引用了这么一个数据:2018年一项针对亚洲人群的调查发现,每天多摄入250ml的含糖饮料,个人患糖尿病的风险就会增加26%之多。

  如今,孩子们的生活环境也被大量的糖所包围。有时大人也会将糖果零食作为奖励,拿给孩子。

  最近读完了《儿童减糖》一书,更发现糖对儿童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更严重,这是一种一定要从小开始帮孩子控制的食品。

  仔细观察,您可能会发现,孩子吃过高糖分的零食之后再学习,就难以打起精神,情绪波动也会变大。

  这是由于零食中的糖分,大多是浓缩且容易分解为葡萄糖的成分。大量葡萄糖快速涌入血液,会短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持续时间较短。随着血糖水平回落,人的精力和情绪也会降至低谷。

  这就意味着,有时候我们给孩子一些糖果或饮料,虽然可以帮孩子打起精神,但会发现他们很快会陷入更疲惫的状态。

  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高糖饮食会造成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但糖分能加剧儿童过度活跃倾向是肯定的,因此注意力缺陷多动儿童,更应该避免高糖饮食。

  这还只是短期的影响。研究表明,糖会对儿童和青少年大脑发育产生一定的破坏性。

  比如,吃糖可能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冲动控制能力、新陈代谢能力等产生影响。

  根据大鼠实验的结果推断,青少年过量糖摄入对大脑的损伤可能是永久性的,即使停止高糖饮食,对记忆力方面的损伤也会持续到成年。

  另外,糖分对大脑的作用机制也很强大,即使我们只是将一口碳酸饮料含在嘴里,再迅速吐出,糖分子也已经开始作用于味觉受体,向大脑发出信号。

  网上冲浪经常见大家戏称:零食和正餐是两个胃,把小蛋糕和奶茶作为餐前开胃菜,正餐还能吃得更多。

  另外一些不产生能量的果糖、甜味剂还会误导大脑,认为人体没有摄入能量,需要继续进食。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如果将人体比作厨房,肝脏就是安装在水槽下方的垃圾处理器,如果不好好处置厨余垃圾,它就会堵塞下水管。

  市面上各类含糖饮料琳琅满目,许多孩子非常爱喝。不少饮料中含有大量液态糖,它会给发育中的肝脏带来过量的负担。无法消化吸收的糖分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这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威尔士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10年,不到20年的时间里,疑似患有脂肪性肝病的儿童比例从4%增加到了11%。另外,儿童罹患2型糖尿病的数据也在增加。

  而青春期这个阶段,本身就很容易产生胰岛素抵抗,若是无节制吃糖,就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的是,大量隐藏的糖,它们听起来天然又健康,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新加坡限糖令中,ABCD四个等级的健康程度依次递减。AB级别厂家允许不打等级标志,D级饮料不允许做广告。

  水果本身确实是最健康的天然糖来源,由于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帮助减缓葡萄糖和果糖的吸收速度,避免血糖飙升。

  但制成浓缩果汁后,即使是自制果汁,也会让水果的细胞壁被破坏,膳食纤维成分极大减少,缺乏缓冲系统的果糖大量涌入人体,会快速被肝脏吸收,转化为脂肪。

  一些食品为了极力推销自己的产品,在成分说明上,加入了大量蒙蔽人的外衣,类似的糖概念混淆还有很多。

  麦芽糖、海藻糖、麦芽糊精、玉米糖浆、糙米糖浆、麦芽提取物等听起来天然健康,但都属于高度浓缩葡萄糖,会快速提高人体血糖水平。

  其中部分经常出现在能量棒、燕麦片、冷冻食品和沙拉酱中,即使我们没有食用含糖食品,摄糖量却在增加。

  从生物学角度看,葡萄糖是为身体提供能量的重要糖分,但只有天然谷物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葡萄糖能稳定缓慢释放,对身体最好。

  另外,市面上许多声称“无糖”“含糖量为零”的产品中,通常会添加低热量甜味剂。

  最常见的如安赛蜜、阿巴斯甜、三氯蔗糖、甜蜜素、木糖醇,还有一些天然的甜味剂如甜菊糖、罗汉果提取甜味剂、雪莲果糖浆等。

  但实际上,低热量甜味剂同样能够激活身体对糖的感知信号,会让人糖分上瘾,越吃越想吃。还会让身体误以为有糖分进入,启动糖分解流程,从血液中吸收身体所不需要的糖。

  低热量甜味剂大多口感极佳,并且有部分不会被人体吸收,会通过尿液和粪便排出体外。

  目前食品中应用的甜味剂有数百种,目前我们不可能记住全部。这些甜味剂缺乏长期相关数据,对儿童的影响未知,但我们要知道它们的存在,无糖并不代表真的没有糖。

  但孩子不同,他们的大脑发育水平,注定让他们更加关注眼前的快乐,这是我们要阻止孩子过量吃糖的一大阻碍。毕竟为了孩子健康,却让孩子不快乐,亲子关系紧张,也不是我们所乐见的。

  在《儿童减糖》这本书里,作者本身既是营养学家,又是父母,从这两个角度提供的办法,充分考虑到了孩子接受度的问题。以下是作者总结出的一些方法。

  如果我们单方面规定孩子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什么,只会招致不满,导致最终减糖计划失败。

  还会让孩子在能够自己掌控的情况下进行报复性补偿,例如拿着零花钱在父母看不见的地方大量吃糖,弥补严格管控的剥夺感。

  有些儿童和成年人本身,都会认为被强迫改变饮食习惯是对自身的胁迫,认为自己受到了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讲道理很难起作用。但每个人都有渴望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本能,可以从这方面开始,减少孩子的抵抗情绪。

  在正式开始减糖生活前,找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谈谈食品工业各种蛊惑性营销策略。

  再告诉孩子安全的糖分摄入量,带领孩子学会看食品标签,以便让他们能够自行判断儿童产品的含糖量。

  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动机,有时候孩子不愿意放弃一样零食,并非食品本身多么让人不舍,而是存在社交理由,如大家都在吃,不想显得不合群等等。

  还可以转变重点,在孩子关注的方面发力。小孩子通常不会想到健康问题,但他们会关注自己皮肤是不是好,跑步有没有赢过同龄人。

  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告诉他们糖对人体的作用,让他们仔细观察吃糖和不吃糖自己的身体变化。

  还要允许孩子偶尔的不节制。如果他们在出去玩的时候吃了太多的糖,尽量不要批评,而是提醒他们关注自身的感受,有没有胃疼,是否感觉疲劳或者情绪暴躁。

  另外,家人可以一起多分享健康美食,而不是单独给孩子点儿童套餐。这样的话,即使外出就餐,全家共享一份甜品,每个人都不会过量,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自家餐桌上,天然水果适量吃,天然谷物、蔬菜、豆类、畜肉和鱼肉都是理想的高品质食物,能持续平稳地给身体提供能量。

  在正餐中准备这些食物,并把孩子的零食时间放到正餐之后,能够延缓孩子的饥饿,减少零食摄入,就不必强行限制吃零食,造成矛盾了。

  例如,我们告诉孩子,你可以每天有一次吃糖的机会,如果你能做到,那么第二天还有吃糖机会,以后每天都有一次吃糖机会。

  最后要说,吃糖有害是建立在过量的前提下,并非要求孩子生活在真空之中,滴糖不沾。

  25g什么概念,其实直观来看,已经是触目惊心的多。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做个食品含糖量对照实验。

  准备好常喝的饮料和一罐白糖,一个勺子,按照成分表上的含糖量,将其换算成直观的白糖,问问孩子是否愿意一次吃下这么多白糖。这是个简单但极具震撼力的小实验。

  研究表明,在拥有健康饮食原则的家庭中长大,儿童在成年后更有可能树立健康的饮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