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怎样预防脑血管病?

  行业动态     |      2024-04-29 19:38

  JN江南随着大家的饮食、生活习惯、情绪等发生变化,现代人出现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越来越普遍,导致心脑血管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那么如何才能保持生命持久活力呢?其实,拥有年轻、健康的血管是关键。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以帮助大家获得新的希望,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要清楚哪些是诱发因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做到有效规避,以达到预防的效果。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不可控危险因素:①年龄:此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群体,50岁以后的进展较快,但是年龄是不可逆转、干预的一个自然规律。②性别:男女身体因体内的性激素水平不同,导致男性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比女性要早十年左右,且女性的发病率较低于男性,但是在绝经后发病率会迅速增加。③遗传:家族中患有脑血管疾病的,其近亲得病的几率相比其他群体而言,会高于5倍左右。

  (2)可控因素:①高血压:这也是首当其冲的一大高危因素,高血压的动脉硬化发展速度会远高于正常者,原因在于高血压动脉臂承受的压力比较高,容易引发动脉粥样硬化。②吸烟:毫不夸张地说,吸烟可以称得上“万恶之首”,它对血管的危害呈多种方面,并且和每日的吸烟支数之间呈正比,吸烟越严重,发病率、病死率也就越高。③饮酒:大量饮酒会导致脑血流减少,损害肝脏,对脂质代谢造成影响,增加脑血管病发生风险。④膳食不科学: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偏食油炸食物、甜食等,不仅喜欢吃,而且经常吃,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糖分、盐分、亚硝酸盐等,吸收入人体后会对血管造成负担,损害血管细胞。⑤缺乏运动:现在的人大多长时间伏案工作、学习,运动量不足,导致身体脂肪堆积,血管弹性下降,增加脑血管病发生风险。⑥过大精神压力:人体长时间的压力堆积会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对血管内壁造成伤害。

  只有清楚疾病的危害,才能提高重视,在生活的预防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危害包括以下几点:(1)高致残率: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约有75%的人会丧失劳动力,约有40%的人会出现半身不遂的情况,导致生活不能自理。(2)高死亡率:生命的结束就是所有的终止,我国每年因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发生率高达350万人,毫不夸张地说,每间隔10秒,就可能有一个人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3)高后遗症:心脑血管疾病是无法达到完全康复的,大部分患者都有可能会留下后遗症,拄拐、坐轮椅以及痴呆人数更是数不胜数。

  根据诱发的因素,除不可控因素外,剩下的可控因素都是可以预防的,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对血压、血糖、血脂指标进行严格把控:大家一定要谨记,三高不可怕,可怕的是长时间的三高对血管造成的伤害。

  (2)健康饮食:①日常生活中注意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②多吃蔬菜、水果以及五谷杂粮,在烹饪过程中以简单加工为主。③多吃鱼,适当地吃白肉,控制对红肉的摄入,例如沙丁鱼、三文鱼等,里面含有丰富的亚麻脂酸,可以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预防心跳突然终止,出现猝死。④少吃甜食,并且控制含糖饮料的摄入,生活中可以用新鲜的水果来代替甜品、糕点类食物。⑤低脂、低盐,保证饮食的清淡:每日的盐分摄入应该控制在6g之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使用带有刻度的盐勺进行计量。

  (3)戒烟,限酒: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成分,如尼古丁、一氧化碳、苯并芘等,这些物质对和脑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同时吸烟还会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小板聚集增加,提升血栓形成几率。此外酒精过量会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直接引起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管病变的风险,因此,戒烟可以减少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和血管受损,降低脑血管风险;限酒能够缓解酒精对心脑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降低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4)适量运动:想必大家都听过这样一句话,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有氧运动,例如步行、慢跑、游泳等,能够有效地锻炼心肺器官,改善血管功能。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因肌肉大量收缩,需要更多的氧气和能量,从而促进心脏收缩次数,持续性的坚持,有助于提升心肺的耐力。

  (5)定期体检:大部分在刚开始出现粥样硬化时并无明显症状,大家也不会认为自己的血管在衰老,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因此,需要每年在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体检一次,查看血脂、肝功能等,以便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和不良反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总之,脑血管疾病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而逐渐形成的,人们只有提前发现疾病的危险因素,尽早进行干预,才能将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更好地远离慢性疾病的威胁,享受健康长寿的生活。最后,要提醒大家,早一日预防,就多一份安心,请大家尽早警惕起来吧,为自己获得健康身体,收获幸福的生活打好保卫战!